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当前位置:首页 » 购买服务 » 综合信息 » 地方

甘肃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巡礼

2018年07月19日 09:23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残工委、残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实现跨越发展,广大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2014年10月,国务委员王勇来甘肃省调研残疾人工作时指出:“甘肃残疾人事业整体工作在全国有创新、有影响,超越了甘肃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一、残疾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级残联开展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工作,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8.3万人。全面贯彻落实26部门出台的《甘肃省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省委省政府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康复服务和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等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13亿元,受益残疾人超过100万人次,其中扶持28.2万残疾人增产增收,结对帮扶9.7万贫困残疾人,7.5万残疾人实现精准脱贫。扶持建成3000个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万残疾人脱贫致富。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中央和省市县共投入资金7.1亿元,5.4万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00多期,帮助5万多残疾人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种养带头人2600多人次,扶持发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100多户。甘肃省残疾人扶贫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组织的十年扶贫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三。省残联连续两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行动“民心奖”。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全面拓展

  牵头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新增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持续争取实施中央彩金康复、七彩梦行动计划、彭年光明行、蓝天行动、康复扶贫眼科流动手术车、国际奥比斯等国际国内康复项目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等各类康复项目,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精神病免费医疗救助、白内障复明手术等服务,大力推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50万人次,62.65万持证残疾人实现不同程度康复,为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服务16.23万件。建立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康复服务的机构达132家,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9800多名。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兜底网基本建立

  2013年甘肃省在西部省份率先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带头提标扩面、实行城乡同标,直接受益残疾人112万人次。全省纳入一、二类低保兜底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有11.5万人,纳入特困供养的农村残疾人有2.1万人;大部分市州明确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施保政策;推进城市残疾人低保上浮20%,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一类标准施保,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政府代缴率达100%。扶持建立寄宿和日间照料托养机构110家,为4.2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寄宿、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11.3万名残疾人享受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为1.84万户城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3万名贫困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发放爱心定位卡,为2.4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商业保险。

  四、残疾人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

  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98个,对50多万残疾人实施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举办全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和国际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全省已就业残疾人25.4万人,残疾人就业率从“十二五”末的60%增长到80%。其中城镇按比例就业2.1万人,集中就业2.4万人,公益岗位就业5800人,电商网店就业7300人,其他形式就业5.62万人;协调帮助3600多名残疾人在农家店、农家书屋就业,实现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残疾人就业4300人;转移轻度残疾人就业1.7万人,组织1.1万名残疾人就地务工;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298人次,2480名盲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784名盲人取得保健、医疗按摩资格证书。

  五、特殊教育加快发展

  制定实施2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招收残疾儿童2700名,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达到50个,9400多名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各级投入困难助学补助3274万元、资助残疾学生3.36万人,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推广未入学残疾儿童“一人一案”精准助学,帮助2000多名残疾儿童,受到教育部和中国残联肯定。为53名考生提供高考便利服务,魏祥、张耀东等1236名残疾学生被全国各高校录取,一大批残疾人通过自学、函授等渠道圆了大学梦。建立甘肃省特殊教育融合实验学校,学校实行12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目前开设4个融合班级,在校生121名。

  六、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的实施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甘肃省“十三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残疾人服务专章、《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特惠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配合省人大开展落实残疾人小康政策执法检查,配合省政协召开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问题月协商座谈会,省政府残工委持续开展“残疾人小康政策落实年”活动,各级政府把残疾人工作重点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考核范围,确保了各项惠残政策有效落实。2016年、2017年《人民日报》发布“中国残疾人政策进步指数”,连续两年显示甘肃省残疾人政策进步指数高于人均GDP5个以上位次,位居西部第一。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活动,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家庭无障碍建设图集,金昌市、兰州市创建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市。认真开展残疾人信访和法律援助工作,市州全部开通12385残疾人电话服务热线和网上信访服务平台,畅通残疾人信访诉求渠道。

  七、残疾人文化体育成果丰硕

  举办全省残疾人小说散文诗歌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展、励志网络征文等活动;连续五年打造“中国梦·我的梦·自强梦”助残宣传文化品牌,开展全省自强与助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特殊艺术巡回演出、残疾人书画摄影作品巡回展览、微电影巡回展播、中国残联“共享芬芳”中西部地区巡演展览走进甘肃公益巡演展览系列活动。实施“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家庭”项目,把文化送到了贫困、重度残疾人身边。举办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第三届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西部赛区比赛获得佳绩,甘肃省成为唯一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团体金奖“四连冠”的省份。甘肃省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竞赛中斩获奖牌144枚,获奖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享受与健全人同类比赛同等标准奖励。举办全省第九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实现了“两个省运同城举办、同样精彩”目标。

  八、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强

  全面加强残联党的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省残联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各级残联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组织沉到底、服务零距离”工作理念,持续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着力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精心打造“弦月之美”“牵着蜗牛去散步”等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全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并进行年度动态更新,实名制获取了全省70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信息。

  九、残疾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

  中央财政和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党委政府大幅度增加残疾人事业投入,各级残联积极争取国际国内助残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省残疾人民生总投入70多亿,投入残疾人事业发展各类资金42.6亿多元,仅各级各类项目资金29.4亿元。兰州新区占地322.5亩,计划总投资11.5亿元,集残疾人康复托养、就业培训、文艺体育等六大机构为一体的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已初具规模、发挥作用。省康复中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全部创建为国家西部区域中心,甘肃省成为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业务三大中心同时跻身国家区域中心的唯一省份;省康复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引进世界一流奥托博克生产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功能完善、设施西北一流。依托甘肃省康复领域三大国家区域中心,建立国家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全省康复医联体、首家省级辅具康复医院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深入实施数字残联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大数据战略,建成残疾人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平台和移动客户端。省残联门户网站建设和信息宣传工作位居全国测评前列。推动省和34个市县公共图书馆建立了盲人阅览室。

  十、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各级残联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助残宣传活动,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省电视台及14个市州电视台手语新闻全部开通并正常播出。每年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开展走基层宣传残疾人事业活动,多形式、全方位讲好残疾人故事,营造扶残助残、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组织志愿助残活动,全省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联络站126个、志愿者助残联络点1000个、志愿者助残示范点60个,扶持创建助残社会服务机构86个,志愿者实名制登记46万人,每年全省开展助残活动1.5万余次,帮助残疾人30万余人次。

  十一、广大残疾人自强奋进,在各行各业作出特殊贡献

  以“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活动为载体,树立了一批自强典型,倡导了残健共建共享的和谐理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大铭等优秀残疾人当选“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全国全省“自强模范”,张攒劲、李晓梅、杨艳玲等优秀残疾人荣获“陇人骄子”提名奖,魏祥等一批残疾人被评为“甘肃最美人物”,吴敢等残疾人荣获“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连浩、王满意等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受到省政府表彰,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职业技术人员被授予“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全省技术能手称号;全省有1.8万名残疾人在各级各类残疾人组织中发挥作用,133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对残疾人事业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今后五年全省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部署要求,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和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主线,进一步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统筹推进民生残联、数字残联、法治残联建设,动员各方面力量把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愁的事情办实办好,奋力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甘肃省全面小康和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有效解决残疾人精准脱贫、康复服务、特殊教育、稳定就业、危房改造、融合发展等关注热点和突出问题,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全面建成投用,市州康复机构服务短板有效补齐;数字残联和残疾人大数据建设全面推进、广泛应用;残疾人主体作用发挥更加有效、依法维权益观念更加普及;残疾人全面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共享发展成果更加充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