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11:59 来源:浙江老年报 | 【打印】
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免费素食餐厅“雨花斋”,杭州的第二家店已在国庆前低调开张。
与位于杭州好运路勾庄店不同的是,位于余杭区五常街道的这个“雨花斋”,招牌下方多了一行字:五常街道社区老年食堂。
在这里,“雨花斋”与老年食堂结合,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项目。街道免费提供场地,“雨花斋”提供免费素食及义工服务。
现场:每天接待60多人
中午11时,五常街道顾家桥社区工人文化宫,“雨花斋”的义工已经备好饭菜。这一天的菜单是:炒青菜、千张丝、平菇豆腐、红烧土豆,还有个点心蒸南瓜。一到饭点,周边居民陆续前来吃饭。
这里没有厨房,饭菜是从勾庄店做好送来的,不过,味道并没有因此打折扣。
进入餐厅,每个人都自觉排队,义工则在一边提醒,吃多少就打多少,不要浪费,不够可以再添。打了饭菜坐下,义工继续提醒,请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一切井然有序。
“五常店9月20日开张,每天11时到12时提供午餐,节假日也开放。这个场地130平方米左右,目前平均每天接待60多人,基本上坐满,以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为主。”五常店负责人秦莉说。
模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随着五常街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撤村建居,农民陆续住进楼房,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住进楼房,大部分子女会与老人分开居住。五常街道民政科科长滕国晖说:“我们现在有大概四分之三的农民拆迁等待安置,这就意味着,到时安置完了,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可能爆棚。”
因此,如何做好养老服务,是街道亟需解决的问题。
“老年食堂街道办过,尝试过几种模式,都觉得不合适。”滕国晖说,比如由商家承包,老年人觉得价格偏高;街道出面办,来的人多了众口难调,来的少了办食堂就没有意义,包括人员聘用也存在体制上的障碍。
在此背景下,“雨花斋”与五常街道,可以说一拍即合。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我们难以解决的,包括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就由社会组织来解决。”滕国晖说。
目前,“雨花斋”五常店的模式就是,由街道免费提供场地,“雨花斋”提供免费素食及义工服务,“目前先初步签订了一个协议,看看他们的运作情况,办得好再签一个更具体的协议,包括除了场地免租,每年街道给予一定补助等。”
对“雨花斋”来说,这一模式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希望雨花斋能够遍地开花,但还是会受资金和人员的限制。”秦莉说,勾庄店一年的运营成本在180万左右,其中场地租金占比超过一成。
场地有了,运营就简单多了。因为“雨花斋”倡导互助理念,吃了免费素食的,有不少也会成为爱心捐助者,出钱出力。
“有一次,就有位客人专门从吉林寄了1万斤土豆给我们。米、油,甚至洗洁精,都有客人捐助。”秦莉说,而且,目前“雨花斋”在全国的80多家店,也会资源互通。
秦莉透露,下一步,这一模式会向杭州主城区延伸,已经有街道正在与他们接洽。
而对于五常街道来说,显然仅有一个“雨花斋”还不够,“这只是我们养老服务的其中一小点,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探索、尝试,总结经验,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一模式运用到更多项目上。”
“雨花斋”2011年诞生于杭州建德。当地一位老人拿出一生积蓄,在家人的帮助下,开起了免费素食店,取名“雨花斋”。目前在全国22个城市和地区开有分店,每天为周边民众,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免费素食。
©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京ICP备1004603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