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释放财政货币双宽松信号

2016年03月07日 11:22 来源:北京商报打印

  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疲软、风险加剧的困境,刚刚在上海结束的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公报显示,G20各国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来提振增长。从公报的内容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正在靠近。

  去年全球多个经济体打响货币贬值战,其中不乏还有竞争性贬值的情况出现。但公报仍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后举行的主席国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货币政策可能还要继续保持适度宽松。

  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就暂停了降准、降息等手段,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常备、MLF等期限更短、更为灵活的货币工具。分析师表示,如此做是出于对汇率的考虑,因为降准、降息会引发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5%,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出现持续下降。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2月2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但在回答人民币是否会持续贬值,并为出口创造环境的疑问时,周小川则给予了明确的否定答复。“中国历来反对通过竞争性贬值来赢得出口竞争力。总体来看中国的出口能力很强大,去年实现几千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我们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来增强出口能力。”周小川说。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效用的同时,如何使用财政政策也被G20摆在了台面之上。公报就表示,仅靠货币政策并不能实现平衡增长,我们将灵活实施财政政策,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振市场信心。楼继伟也表态称,虽然货币政策仍会保持适度宽松的状态,但货币政策肯定代替不了财政政策。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记者,许多经济体选择货币政策来稳定需求其实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对这些国家而言,财政政策所能发挥的空间确实有限,最终只能通过货币政策救急。但中国的财政政策仍有巨大的发挥余地,特别是在赤字率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事实上,中国一直实行的都是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在宏观政策的决策上也更偏重于财政政策。究其原因,李慧勇表示,中国正处在改革和转型阶段,相较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于转型和改革作用要更加明显。

  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之外,公报还特地强调了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公报称,“加快结构性改革将提升中期潜在增长,并使经济更具创新性、灵活性和韧性”。楼继伟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有条件的成员国最好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没有能力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家,则要加快结构性改革。



©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ICP10046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