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

2015年11月24日 10:16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 【打印

  今年以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把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分两批向社会投资方推介重大项目220个,投资总额达到4510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2142亿元, 76个项目已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到186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01亿元。 

  一、结合省情实际,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甘肃属于欠发达省份,也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推广运用PPP模式对于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了7个重点领域的38项支持政策,明确政府投资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出台了《关于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甘肃铁路建设。省财政厅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开展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实施意见、项目操作指南、合同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项目联审机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推进。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除法律、法规、规章特殊规定的情形外,全省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同时,建立了PPP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这一系列制度为推进PPP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支持保障,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甘肃省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动PPP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步推进、协同发力,着力打造吸引企业来甘肃投资的良好环境。省政府将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县,政府定价项目减少70%,具体定价事项减少39%。建立了投资补贴与价格协同机制,对经营收益不能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和资源的项目,通过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对涉及政府定价的PPP项目,当价格调整不到位的时候,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资金对企业运营进行合理补偿,依法依规为准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配置土地、物流、广告等经营性资源,为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求全省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平等意识和合作观念,集中力量做好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和指导服务,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以及PPP项目的“监管者”,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夯实工作基础,项目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了统一的省级PPP动态项目库,三次组织申报,严格进行筛选,入库项目总数达到360个,总投资7100亿元,拟吸引社会资本3800亿元,覆盖全省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领域。其中71个项目(总投资1307亿元)入选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并公开发布。8月17日,省政府举办首批PPP项目推介会,按照推大、推优、推落地的原则,向社会投资方推介120个项目,总投资3318亿元,拟引进社会投资1276亿元。目前,已有53个项目确定了社会资本投资方,其中46个项目已经签约,11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额达到1462亿元,引进社会资本791亿元。10月23日,省政府再次推介100个项目,总投资1192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866亿元,有30个项目在推介会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达到400亿元,引进社会资本210亿元。 

  四、推进示范引领,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财政部启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省财政厅抢抓机遇,全力争取,在财政部公开发布的第二批206个PPP示范项目中,甄选上报的9个项目有4个入选,通过率达到44.44%,高于全国26.01%的总体水平,投资额达到205亿元,位居西北第1、全国第9。省财政厅建立专人联系示范项目、定期报送项目进度和追踪问效制度,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规范实施。目前,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兰州新区朱家窑至中川铁路及配套工程、两当县至徽县高速公路、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进展顺利。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将为今后我省更为广泛地应用PPP模式积累经验、提供范例。同时,财政与金融机构拟筹备设立PPP发展基金。保险资金参与我省14个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68亿元,近期11家保险公司将来我省对接投资项目。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与甘肃省政府共同发起总规模1000亿元的甘肃丝路交通发展基金,助推政府性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建设甘肃公路、铁路和民航交通基础设施。 

©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ICP10046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