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及产品选购指南 » 产品选购指南
高效精准赋能设备更新 低碳引领绿色建筑未来——我国在役暖通空调系统能效与碳减排评价方法实现重大突破
2025年10月29日 14:56 来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打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建筑节能改造与设备更新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我国在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效与碳排放评价方面缺乏统一、科学的方法标准,制约了设备更新与节能改造的精准推进。为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开展了《典型楼宇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效提升技术及碳减排评价方法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于南京正太中心等项目中成功试点验证,为我国建筑领域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精准评价,为设备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大户”,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能耗与碳排放。项目团队创新提出了在役暖通空调系统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PFLT)评价方法,通过现场短期测试与模型推演相结合,实现对系统全年能效的精准评估。
在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南京正太大厦多联机系统现场测试过程中,该项目通过建立系统性能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关系模型,推算出系统在完整运行季节中的能效表现。结果显示,该系统单位名义制冷量年耗电量(EQ)为231.4 kWh/(a·kW),优于夏热冬冷地区“领跑级”能效要求(≤250),低碳运行指标为0.154 kgCO₂e/(kW·h),同样优于限值0.166。
该方法打破了传统能效评价对长期监测的依赖,仅通过短期实测即可科学预测系统全年性能,为设备是否需更新、如何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低碳引领,构建系统级碳效比评价体系
项目首次提出了“碳效比”作为暖通空调系统低碳运行核心指标,系统边界覆盖室外机、室内机、水泵、冷却塔等全组件,核算范围包括电力消耗与制冷剂泄漏等碳排放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在役暖通空调系统碳减排核算及低碳评价技术方案》。
该方案不仅可用于系统能效分级,还可为改造项目提供碳减排量核算依据,助力地方政府、物业单位申报节能改造补贴与绿色金融支持,推动设备更新从“节能”向“节能+低碳”双目标迈进。
三、智能检测,打造可复制的标准化工具包
为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现场检测,项目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检测系统,包括“一种带4G传输的LoRa通讯网关”与“一种小型化的带电池的无线参数采集装置”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设备。这些设备具备无线传输、本地存储、实时显示、多协议兼容等特点,极大提升了现场测试效率与数据可靠性。
配合自主研发的大数据监测平台,系统可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清洗、缺失值插补等功能,构建起“端—云—评”一体化的能效与碳排放在线评价体系。
四、试点示范,验证方法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南京正太中心作为首批试点项目,不仅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展现出其在真实场景中的实用价值。该系统在能效与低碳双维度均达“领跑者”水平,具备在办公、商业类建筑中推广的典型意义。
目前,该评价方法已在格力、美的、海尔、大金、奥克斯等主流空调企业的项目中应用,并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珠海环宇城、萧山国际机场等大型公建提供能效诊断与节能改造服务,累计完成超30个大型建筑系统检测,服务收入超300万元。
五、政策契合,为设备更新行动提供技术利器
202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明确将建筑节能改造与制冷系统更新作为重点任务。本项目所构建的能效与低碳双轨评价体系,正为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落实设备更新政策提供了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方法论与实施路径。未来,随着该体系在更多建筑类型、气候区域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支撑我国建筑节能改造与设备更新工作向标准化、精细化、低碳化迈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作者:1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