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别成“懒政”借口
2015年08月28日 10:23 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
在一些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政府通过竞标并支付一定服务费用,将部分特定公共服务事项委托给具有资质的专门社会组织来完成,是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善社会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政府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准、推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然而,笔者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慵懒化的现象。他们巧借各种理由,把本应由自身承担的事务,交给社会中介来完成,以减轻自身负担,减少风险,推卸责任,从而使政府购买服务无形中成了少数单位“懒政”的借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全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在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上,应当谨慎行事,规范操作,积极推进,使其不断完善,健康发展,绝不允许滥用权力,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走样变形。笔者认为,当前,相关部门应就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范围、条件、标准和限制,包括如何实施审计监督等,作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以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得以顺利推进和有效运行。
相关文章
-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11-02
- 金华市:社会组织成民生服务新帮手2017-11-01
- 南京市更新政府采购及购买服务目录2017-10-25
- 文山市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运营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017-10-20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项目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