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娴:让政府购买服务释放乘数效应
2015年08月31日 09:54 来源:中国青年网 顾一娴 【打印】
8月18日,青岛市民政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在市级社会组织中开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条件申报工作的通知》。自今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在该市市级社会组织中开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条件申报工作。(8月26日新华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正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明智之举。
购买公共服务是新常态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转型的有利举措。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社会公众需求多样的新常态下,有必要在厘清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按群众所需探索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目前,包括山东在内,全国多地已经对“花钱买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承担,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凸显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在此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促使政府把“花钱买服务”的公共事业办实办好,办得更公开公正、更科学规范,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此次,青岛市发布《关于在市级社会组织中开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条件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的9大准入条件,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绩效评估责任,明确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服务购买环节的公开公正、科学规范,对于青岛市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责以及推进构建新型政社协作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共创社会福祉的行为,要使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释放其最大“乘数效应”,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其一,探索菜单式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买什么”?关键在于“以需定供”,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购买服务目录要根据公众需求来进行设计,实施“菜单式服务”,把老百姓点菜和政府的端菜结合起来。在菜单式服务模式下,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其二,健全动态调整的购买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如何买”?关键在于坚持公平公正。政府把公共事务卖给社会组织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适时引入竞争性购买机制,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比如退出机制,让不符合条件、违规的承接者按要求退出;建立健全方式灵活、程序规范、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购买机制,对服务事项目录、购买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实现机会均等、资源共享。
其三,完善购买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如何“买的好”?关键在于监管得力。在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后,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应是“策划者”、“监督者”,要强化对购买公共服务全程监督和考核,按照事先设定的绩效评价标准,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客观评价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效果,并将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选择承接主体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11-02
- 金华市:社会组织成民生服务新帮手2017-11-01
- 南京市更新政府采购及购买服务目录2017-10-25
- 文山市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运营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017-10-20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项目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