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   服务投诉:010-63819289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务

关于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 实践与探索

2024年11月15日 09:51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打印

  为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政治水平和履职能力,保障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在基层一线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湖北保康寺坪镇财政所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模式,坚持服务与监督并行、规范与发展并重,通过全方位摸底整合信息、智能预警、数据公开共享等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档升级。

  一、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发现有三个方面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是“三资”过程环节方面。通过开展全方位摸底排查,发现各村仍存在资产未及时上账、报废资产处置不规范、项目完工后长期不结算、合同签署不规范、质保金逾期未兑付等问题。
  二是干部能力素质方面。在农村基层,村干部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导致集体资产经营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发挥集体资产应有价值。
  三是监管及程序执行方面。农村集体“三资”工作量大、业务性强,但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工作的执行缺乏有力的依据和规范。在流转程序方面,仍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
  二、规范管理的实践提炼
  结合上级安排的专项治理,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的方向,成功实施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整合信息资源。定期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现状全面摸查,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账目等方式了解实际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详细规范的台账,将信息数据完整、准确的记录在册,确保集体“三资”数据准确,家底清楚。充分发挥好信息平台作用,实时监测和掌握农村集体资产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加强“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执行,保证“四议”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切实做好“两公开”工作,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能力素质。针对部分干部下沉基层不深,村干部缺乏管理经验等问题,今年4月,湖北保康寺坪镇财政所组织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培训会,对全镇26个村及社区相关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常态、新挑战为切入口,结合工作实际,对报账审批流程、收支管理、资金使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等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建立起智能预警工作常态化机制,实行数据动态管理,建立合同台账,定期录入电子管理系统,实行专人专管。对将要到期的合同做好预警提示。截至目前,已提醒预警项目合同13个,提醒谈话26人。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扩大农村集体“三资”内容公开范围,利用好“财政智慧平台”随时随地查看各村“三资”公开事项,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不断规范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流程,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规范“三资”运营,防止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是精准盘活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对全镇 26 个村逐一进行研判剖析。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各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村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利用产权交易,将闲置资源的所有权进行合理转让,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通过经营租赁,引入有实力的经营主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自主流转的方式,鼓励村民之间进行资源的合理流转,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实践提炼的初步成效
  在探索规范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注重总结,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
  一是有效解决了个别资产闲置问题。庹家坪村34座蔬菜大棚长期荒置问题。经过指导、督促,该村通过产权交易,引进第三方承包经营,在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同时,利用部分蔬菜大棚发展水果休闲采摘产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5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60余人就业。
  二是有效解决了个别荒滩利用问题。全力盘活寺坪镇集体荒滩资源,引进了一批无污染、低耗能、稳就业的优质项目。湖北保康寺坪村利用长期闲置的100亩村集体荒滩资源,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招商引资600余万元,引进寺坪镇星光游乐园和“南河夜市”一条街项目。今年6月,自“南河夜市”项目开业以来,已吸引周边县市游客1万余人次。
  三是有效解决了个别土地闲散的问题。通过自主流转把零碎、闲置土地集中承包出去。樟木沟村位置偏僻,70%的土地为挂坡地,村集体把山林、荒地通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股权配置、折股量化、赋码颁证等流程分配股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农户闲置土地、山林由合作社进行开发。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527亩,发展苍术种植500亩、白芨100亩,全村参与分红股东219户673人,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带动了乡村产业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乡镇财政干部作为基层财政管理的执行者,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乡镇财政干部要继续强化职能履行,不断精进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要加强资产的运营和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对于“三资”管理的满意度。为做好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运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湖北保康寺坪财政所宋海涛、杜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