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务

对加强基层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探索

2024年12月09日 09:57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打印

  财政预算资金是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预算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和滥用;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现状

  在预算编制方面:一是预算编制时间较短,导致编制内容不够细致、准确,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主要采用基数法,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考虑,容易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同时,由于地方财力不足,未能编制全额预算。三是预算编制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预算项目重复、交叉,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在预算执行方面:一是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部分项目前期执行缓慢,后期集中执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二是预算调整频繁,影响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发生。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

  一是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部分项目资金不足,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和调整频繁,导致资金闲置和浪费,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降低公共服务质量。由于预算编制不准确和执行不力,可能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或过剩,无法满足预算单位日常公用支出的需求,降低了公共服务质量。三是增加财政风险。预算执行不严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和浪费,增加财政风险。

  原因分析:

  一是观念因素。部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支出、轻管理的思想,缺乏节约意识和绩效意识。二是制度因素。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对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规范和约束,导致管理工作存在漏洞。三是技术因素。预算编制方法和绩效评价方法不够合理,缺乏对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的应用,难以满足现代财政管理的需要。

  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是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确保预算编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以项目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预算额度,避免基数法带来的弊端;加强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预算编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预算编制情况,协调解决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编制的协同性。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进度均衡;严格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实行全额预算,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肃查处预算执行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四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预算资金管理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通过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极易滋生腐败现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向的跟踪和监督,能够有效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用到实处,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调研组:邓礼均、冯祖洲、吴照钢、徐浩然、张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