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推动政府采购治理升级
2025年09月29日 09:56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打印】
■ 陈卓 王慧雯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网上商城是“互联网+”政策与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有助于缩短采购时间、提升采购效率,同时也给政府采购监管带来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审计监督凭借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手段,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有力推动网上商城管理模式革新,促进现代政府采购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网上商城监管制度
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地方的网上商城尚未实现预设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部分部门支出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存在虚列支出等问题。这种“重采购、轻管理”的粗放模式,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空间,也与网上商城节约成本、避免浪费的初衷相背离。
针对流程闭环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审计监督应发挥“源头防控”作用,加强对网上商城交易情况的监管。一方面,可利用数字化审计工具对预算合理性、技术参数合规性等进行穿透式分析,实现从采购需求生成到资金支付的全链条风险预警,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可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对采购绩效、供应商履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健全监管网络,保障政府采购的透明高效,精准打击围标串标、虚假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府采购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采购效率与规范的动态平衡
网上商城的建立本身也包含加强监管的初衷。审计发现,当前网上商城面临监管目标模糊与效率提升不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发票管理等日益成熟,采购资金透明度已得到较好保障,使得网上商城的强监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一方面,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存在“化整为零”、与特定商家串通等方式规避监管、赚取差价的现象。此外,多数网上商城商家所售商品最终仍源自大型电商平台,且价格优势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人的积极性,导致网上商城提升效率的初衷未能充分实现。
为规范多频次、小额度采购活动,提高政府采购项目绩效,框架协议采购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这一采购方式中,审计可以构建嵌入式监督模式,实时获取物资比价轨迹、供应商选择依据等关键信息,重点核查合同流、物流、资金流是否匹配,建立供应商绩效动态评估模型。这种“放管结合”的模式,既赋予采购人灵活自主权,又通过审计监督守住规范底线,实现效率提升与风险防控动态平衡。
构建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
供应商管理作为网上商城治理的核心环节,目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供应商通过虚假资质、夸大承诺等手段进入采购名录,履约时却出现以次充好、延迟交付等违约行为,导致采购人权益受损;二是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各地区、各平台对供应商的考核维度不一,难以形成跨区域、跨平台的联合监管合力。笔者认为,信用体系的缺失不仅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而且会增加政府采购的履约风险与监管成本。
面对上述问题,审计监督可将供应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全链条管理方式,构建诚信采购的生态环境。借助审计大数据平台,整合工商登记、税务缴纳等多源数据,为供应商建立信用数字档案,全面评估其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制定涵盖质量、价格、服务、合规性等多维度的量化评价指标,并结合采购人反馈和第三方检测结果,实施动态信用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实施差异化奖惩。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供应商,可简化审核流程、优先续约;对于存在严重违约、虚假交易等行为的供应商,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实施跨区域禁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此外,财政、审计等部门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供应商信用报告,为采购人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审计学院)
相关文章
- 审计监督2015-01-28
- 长宁加大审计监督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2016-01-20
- 湖北严格执行预算法 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