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公采指数:依托大数据的价格指数工具

2020年07月27日 13:36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打印

  在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培训班课堂上,展示了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基础上诞生的公共采购指数,护航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价格管理,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采购人主体地位的日益加强,政府采购人对价格管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我们的招标价格会不会比别的地方贵?当有人质疑我们招标价格贵时,我如何提供证据证明? 采购的商品是不是特供、专供的?如何能参照其它地方的政府采购价格?越来越多对价格的质疑,需要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进程中借助技术工具予以解答。

  财政部近年开展全国通用产品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政府采购资金情况比对等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发现了一些地方的高价采购现象,和一些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然而,争取从前端消除风险,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要继续探索政府采购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技术工具。

  公共采购指数简称公采指数,就是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而创造的技术性指数,它是在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上,依托覆盖全国的政府采购和市场大数据诞生的政府采购商品标准化、可视化管理的工具。

  政府采购一直诟病的“慢、贵、差”,尤其是价格虚高,一度使得政府采购被称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在政府积极转型、锐意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2014年至今,从中央到省市甚至区县镇,互联网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的新业态——电子卖场(又名网上商城)快速发展。

  然而经历探索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老问题又开始发酵,新问题也不断萌芽:一是海量商品随市场动态变化,价格和商品规范管理难度大;二是虽然有商品参数和性能详情,但商品参数不统一,难以判断是否同一产品,价格对比不具参考性;三是大电商官网价格市场化,小供应商官网价自己定,承诺的折扣不具可比性;四是上架商品数量多,常采商品有限,大量无销量商品占用资源、增加管理负荷。

  用大数据利器破解价格迷题,是深入政府采购改革、信息化发挥引领和驱动作用的可贵实践。公采指数运行两年来,也以实效证明:基于大数据的价格监测是解决价格管理难题的有效手段。

  建立标准商品库和价格库是价格监测的核心。通过统一标准化的商品库,集合全国地方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电子卖场及多个大型电商、协议供应商的商品信息,运用先进的数据清洗技术、智能技术及人工复检聚合商品,实现商品参数化、可视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数理模型、价格敏感值提供商品上架的自动化价格监测管理。

  目前公采指数所依托的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 一是数据覆盖面广,已入库630万个商品,采集数据源1300多个,并在持续增长中。包括了主流电商、市场数据、行业数据、政府采购数据等。二是数据来源精,包括政采价、市场价。政采价来源于多个省级政府采购商城和多个地市商城及竞价结果、协议供货价格;市场价来源于大电商官网、小型电商(协议供货商)官网价,还有部分品牌生产商官网指导价而确定的原厂价。甚至还有网上竞价的结果价、批量采购价,这些价格数据对于政府采购行为犹如及时雨,非常具有对标参考价值。三是数据准确度高。由于数据来源中大部分是交易网站,成交的价格往往接近或就在市场价区间内,价格数据呈现出高价值密度的特点。

  政府采购常用的集采目录品目,如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复印机、扫描仪、碎纸机、复印纸等,都是大数据平台的优势监测及重点保障品目。商品信息,大数据平台系统每天自动更新一次,商品参数有人工长期监控维护。

  相对传统数据库和电子化,大数据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演进,其实具有天壤之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资源,其数据体量大、数据种类多、流动速度快、低价值密度,处于不停歇的几何级增长中,用得好可“淘金”,用不好就如站在不断升高的数据垃圾中,无用是小,更会占用资源、干扰决策。

  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可贵的就是数据体量大而又相对集中、精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采指数,不但提供商城内比价,对标全国多个省地市政府采购价格,还可根据客户的不同管理要求,选用四种不同的数理模型进行商品价格管理:最低价加权平均价,是以多个最低价平均值做为指数价,防止个别因各种原因的非正常现象的超低价;商品来源设定权重加权, 可以充分考虑到政府公共消费市场与公众消费市场的价格差异及政府采购的政策性要求;动态敏感价法,在数量较庞大的商品中,根据指数价与商品下架的比率,动态设定,这是一种进行相对粗放式的价格管理;标准方差法,则可更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更直观地选择指数值。

  目前公采指数已在广东、湖北、海南、山东、福建、陕西等多个省级、地级政府采购商城及多个高校、企业商城获得应用。通过公采指数,实施价格监测,可以实施商品上架管理,对没有维护商品重要属性、特供专供商品(无法产生指数价)、高于指数价及商品放错品目等不规范行为进行自动校验下架或给出提示等操作。可通过商品聚合管理,将同品牌型号品目的商品显示为一个产品,一个页面显示所有在售供应商相关价格信息。经过聚合后的商品明确为同一产品,具备可比性,比价结果才有参考性。还可定期依托系统生成和人工核查,出具价格监测报告,对于高于公采指数价的进行下架并公示处理,对供应商违规行为通过抽查曝光并处罚,为预算、紧急采购等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支持。还可形成单一商品价格报告,形成商品历史价格曲线,做为商品价格变化的证据,便于监察、审计需要。

  广东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是应用公采指数实施价格监测的典型。商城目前有电商163家,上架商品42万多个,执行价格监测以来,因商品基本信息不全下架商品两万多个;无其他有效链接定义为专供而下架的商品十三万多个;高于公采指数价而下架的商品达八万多个。  

  和过往的指数模型相比,公采指数不仅摆脱了对人工的过分依赖,依托于高度智能化的大数据平台,还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指数计算模型灵活可选;二是指数价格参照可验证;三是指数可随市场动态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数据时代的政府采购事业,必然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基于大数据利器破解价格谜题的公采指数,会和其它信息化工具一起,呵护它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