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   服务投诉:010-63819289

当前位置:首页 » 购买服务 » 滚动图片新闻

柳州购买服务为社区减负

2015年08月06日 09:21 来源:南国今报打印

  如何为社区减负?《通知》要求,为了建立健全基层政府服务机制,由政府出资向社会购买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的服务,同时可以为社区减负。记者了解到,柳州市在柳南区等城区已开展多个项目,实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区减负这一要求,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问题和疑虑。

  “和事佬”承接纠纷调解

  记者从柳南区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该区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已实施由政府为社区购买服务。去年7月15日,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正式挂牌成立,在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承接整个河西片区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

  事务所吸纳社区中“五老”、楼栋长、热心居民、律师等担任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的和事佬,在每个社区建立起一支和事佬队伍。社区一旦发生矛盾纠纷,社区网格员上报到事务所,事务所组织网格内和事佬上门开展调解,调解完毕整理成卷宗,经街道司法所核查后,按照调解难易程度获取相应报酬补贴。

  “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我们为政府分忧。”事务所所长何建英告诉记者,运行一年来,事务所每月大概要调解辖区内的15起纠纷,受访率比之前上涨超过40%,调解成功率达到97%。社区大量的民间纠纷直接交与事务所调处,减轻了社区负担,随着事务所工作力度加大,社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可以减员甚至取消,节约了行政成本和办公经费。

  柳南区民政局局长李凤举介绍,为了扩大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的成功经验,7月底,在此基础上,柳南区正式成立柳南区和事佬说和事务所,8月1日已在鹅山街道设立了第二个和事佬工作站,正式承接辖区居民的纠纷调解,“接下来,我们将慢慢在其他街道铺开这项工作”。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逐步推广

  去年底,柳南区还启动政府购买文体服务项目,通过吸纳辖区内热心文艺、熟悉文艺管理的人员,成立“民非团体”——“河西街道演艺经纪管理中心”,整合街道(社区)文艺团队资源,从各社区文艺团队上报的节目中,选出不同于其他社区的精品节目,形成一系列相对完善的节目单,建立文艺演出信息库。根据社区和社会需要开展文艺演出,然后由政府根据演出场次、质量和效果给予补贴。

  河西街道办事处主任毛国勇说,推行政府购买文体活动,实行政府出资、民间组织、社会参与、街道和社区验收的模式,将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行政工作逐渐从街道和社区剥离出来,使基层工作实现减负,有利于他们将更多精力用于更多的具体服务。

  今年3月31日,柳南区潭西街道十一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揭牌,成为该城区首个通过公建民营、政府扶助、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60岁以上有服务需求且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减轻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李凤举告诉记者,此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模式,他们正慢慢在柳南区推广,除了上述照料中心,他们还在林溪社区成立了这样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今年他们还将在银山社区再成立一个。

  柳南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成表示,为了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他们计划在本月底或9月初,挂牌成立柳南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和柳南区社区服务中心,前者是为了培育一些能够承接本不属于社区工作的社会组织,后者则是组织具有相关资质的民间机构承接诸如12345和城管热线等部门转到社区来的工作。

  “费随事转”列出职能清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厘清社区工作职责,鱼峰区和柳北区均制定了“费随事转”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开出了清单,写清社区工作分内的事情。若是这些清单外新增的或临时性、阶段性的公共服务事项,一定要社区配合的,相关部门必须重新拨发经费。

  “费随事转”的“事”是指有关部门委托社区或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分为常规性业务工作和临时性业务工作。“费”是指社区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需要的经费。

  对于常规性的工作,柳北区专门罗列了一个清单。记者看到,清单分为社区党建、计生、民政、城管、综治、文化、劳保及其他事物共8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分为若干个小项,其中党建15项、综治14项、民政13项、城管11项,其余较少,一共有86个小项。

  柳北区雅儒社区负责人称,罗列清单后,可以矫正当前存在的社区功能错位,承担过多行政职能的现象。也把许多本不属于社区的事务挡在社区工作之外,从而减轻社区的负担,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和财力去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对于其他临时事务,要社区协助的,必须采用“购买式服务”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这样的经济手段,也可以有效地制约一些政府部门随意支配社区的行为。

  记者看到,六类事项列入鱼峰区社区“费随事转”内容,其中包括在社区设立试点工作,非常规性重大工作,长期性专项工作,召开现场会、各级迎检工作,作为先进社区推荐接待参观,以及其它经审批纳入的事项。

  是不是某部门想要社区办什么事情,花钱就可以买到。柳北区的方案规定,新增的社区职责外事务,也要实行准入机制。相关部门首先要提出申请,写明工作目的、要求等,提交柳北区“费随事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经过批准后,方可进入社区。

  两项调查剑指社区减负

  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背负这么多职能,问题出在社区的“协助”功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政府各职能部门完成各项工作。“‘协助’二字范围太广,我们是最基层的民间组织,没法推脱。上面一个电话、一个通知压下来的工作,我们无力抗拒,只能服从。”一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另一个无法推脱的原因,是各项检查和评比都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挂钩。据了解,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级,采取“一票否决制”。“如果考核差一级,一个人一个月少几百元,大家只能拼命。”一些社区负责人说。

  对此,城中区民政局局长赵鑫表示,关于社区减负,其实系统内从上到下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过去一直没有比较规范的文件出台,也就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针对社区行政化严重,各级各类部门不断地将工作下放到社区,导致社区工作量大、服务难以提升等问题,城中区也做过一些探索,比如厘清社区工作事务,要求某一项要下放到社区必须有正式的文件等。

  记者同时从鱼峰区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该城区联合多部门,已在所辖社区启动“减负增效”工作。目前,鱼峰区正针对“不适合列入社区考核指标情况”和“社区出具各类证明情况”开展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的多种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相关链接

  《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的部分内容:

  一、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关规定,以市(地、州、盟)为单位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二、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根据法律法规,以市(地、州、盟)为单位对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建立统一的考核评比指标体系,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指标一并纳入,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考核评比活动。建立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机制,取消对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

  三、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进行规范清理,原则上能整合的一律整合,能取消的一律取消。社区办公场所对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牌子以及“中国社区”标识。

  四、精简社区会议和台账:大力压缩基层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参加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大幅减少各职能部门针对社区的各类台账和材料报表,整合内容重复、形式雷同的材料报表。

  五、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以市(地、州、盟)为单位制定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社区有能力提供证明的,方可使用社区印章。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