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政府宜购买服务推广大众体育
2015年02月03日 09:38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
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注交通城市建设等民生热点问题……在上周的宝安区“两会”上,来自光明新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为了光明新区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新区成立七年多,发展迅速,环境和民生建设有目共睹,可圈可点。但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欠账,需要尽快推进,要在民生方面下大力气。同时,要重视绿色新城的建设,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聚人气、引投资、促发展。
关注体育健康产业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发展全民体育锻炼,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
来自光明新区的政协委员麦灿枝指出,深圳是全国城市人口倒挂严重的城市,光明新区有大量外来的务工人员;而新区各公园、街道、小区的设施,由于政府和各部门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分或模糊,结果大量的体育设备有人用,无人管,造成公众资源极大浪费。
在《关于大力扶持光明新区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提案》中,麦灿枝建议借鉴香港成熟的管理经验,为光明新区体育健康产业服务。
“新区要做好顶层设计,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学习和借鉴香港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的成功经验。明确政府投资公共体育设施是服务新区市民,对于各种体育设施的后期维护费用必须是政府承担,政府可从福彩基金、医保基金里拨出专项资金维护设备设施。”麦灿枝表示,可以公平、低廉的价格向公众提供一些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促进全民健康计划,大力倡导实行“大众体育制度”计划,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保障体育健康产业服务类公共产品可逐步增加政府采购的类别和数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同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区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特别是体育健身的投入和普及力度,用体育健身为人们建起牢固的“疾病防火墙”。
如果说,不少委员代表提出的打通断头路、缓解交通难等问题,涉及到的是城市硬件问题。推动文化、体育等发展,满足辖区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现的则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面对群众迸发的文化体育激情,这是光明新区眼前的必修课。
相关文章
- 光明新区政府采购项目提速2016-03-16
- 创新手段购买服务 光明新区再添三百查违新军2015-01-30
- 光明新区启动户籍失业人员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2014-10-24
- 光明新区:政府决策先请律师拿意见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