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国家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

服务热线:400-810-199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湖北保康:财政接续谱新篇

2023年02月22日 09:08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打印

  

     2月22日,保康县财政工作2023年创新谋篇布局凑响号角,督办推进作风建设“实干年”落实落细。

  据悉,2022年,保康县财政局克服困难险阻,夯基垒台、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做出了满意的财政贡献,为全县人民交上了出色的答卷。
  稳抓财政收入,狠抓财源建设。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4亿元,增长30.5%,增幅创历史新高。通过政策倾斜、健全制度、资金拨付等措施培育财源税源,助企纾困。全年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708万元,减免房租374.45万元,减免担保费448万元、惠及企业179家;深入推行“无申请兑现”改革,2164万元财政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免审即享,惠及160家企业、3400余人次。创新设立保康国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5亿元,向尧治河酒业和融成美景公司投资1.2亿元,统筹资金8235万元支持5大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了多点支撑、结构合理的现代财源体系。
  增强“三保”水平,优化财政支出。增强统筹能力,展现理财水平,向上争取资金,向下严控支出。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压减41933万元,压减率11.6%;全力做好民生支出保障工作,教育支出达5.02亿元,筹措资金3445万元,实施教育项目19个;筹措资金6027万元,支持县医院传染病区二期、健康管理中心、急救中心改造等一大批项目稳步推进。落实社保费缓缴政策42.4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企业371家,返还资金302.8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市统筹,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
  推动招商引资,促进乡村振兴。安排资金3200万元,启动美丽乡村试点7个、红色乡村试点1个;统筹撬动资金39446万元,支持示范片建设稳步推进,及时制定保康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统筹整合资金1340万元,支持11个村38个项目迅速启动建设。外出招商14次,邀请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4次,由财政局牵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完成协议投资引资3.5亿元,到位资金3.3亿元。
  提升财政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狠抓作风建设和能力提升,以作风建设“攻坚年”活动助推财政干部实干争先;实现服务态度的“三个转变”,从“财神爷”转为“店小二”、“找我办”转为“找你办”、“批拨款”转为“强监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绩效资金。组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确保惠民服务到底、到边。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希望鼓舞人心。”保康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文举信心满满:“2023年将奋发图强、接续奋斗,以更好的姿态谱写新时代财政新篇章。”
  抓好预算管理。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落实“有资金必有办法、有绩效必有评价”办法,坚定不移的全面推进“零基”预算,编好“四本预算”。
  抓好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做好国有资产的财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资金核实和制度完善等工作,制定出台《保康县国有企业管理办法》,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增收。
  抓好财源建设。抢抓政策机遇,精准对接,紧密结合保康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财源建设。不断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培育骨干财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抓好债务管理。坚守底线、超前谋划、严格投向,争取债券资金,用好债券资金,以债券资金撬动经济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资源要素,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债务增量。
  抓好财政收入。继续落实《税费共治办法》,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各类潜力税源和零散税源管理。围绕重点产业,抢抓财政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
  抓好财政监督。推动财政监督纵深发展,不断前移财政监督的关口。从预算、绩效、债券、采购、惠农资金、直达资金等,全方面发挥财政监督功能,推动监督有力,有效。
  抓好队伍建设。全力推活清廉财政建设一盘棋,统筹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财政干部队伍好学、尚能、唯实之风不断弘扬。全面、重点、定向培育财政年轻干部,大胆选用,严格历练。
  抓好美丽乡村。以高目标创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为原则,做实资金统筹,抓好资金使用进一步细化方案,进一步做实资金整合,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大试点宣传推介,展示试点经验、特色、亮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保康样板。
  抓好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全县磷化工业、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森林康养、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体量大、质量高、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调度全局优势力量,发挥财政干部职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凝结共识、形成合力。保康县财政局将不断前行,克难攻坚。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好财政贡献,谱写财政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吕学刚,李国昆,梁修全,杜永松,周建春)